新闻资讯

牙木网络 · 智联未来

告别传统数据安全困境,可信数据空间重塑AI数安防线
时间:2025/3/10 浏览:555

金融机构每天会收到大量企业客户提交的海量数据,涵盖财务报表、信贷记录、合同副本、单据影像等多种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。金融机构期望集成热门的AI工具,对数据进行高效分析和价值挖掘,用于风险精准评估、智能信贷决策、个性化客服等。

正文图A_20250310.jpg

金融机构AI数据处理链条通常需经历数据采集、预处理、模型训练、部署、监控等多个环节,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数据泄露的风险点。以银行为例,企业提交的贷款申请文件、客户信用报告、交易流水记录等附件,往往包含大量敏感信息,这些数据在AI处理过程中,需要经过复杂的流转,数据一旦泄露,损失难以估量。

金融机构在AI应用中主要依赖加密、访问控制和数据脱敏等传统技术手段来保障数据安全:

1. 通过加密技术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进行加密;

2. 设置访问权限,规定不同人员的数据访问级别,并记录审计日志;

3. 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和匿名化处理,比如隐藏部分数字号码,保护数据隐私,同时建立安全审计系统,监控数据的全生命周期操作。

然而,上述常规手段在金融行业复杂场景下仍存在不少隐患。数据频繁加解密导致风险提升,解密状态下若遭攻击,后果严重;传统访问控制策略难以适应动态AI环境,无法及时发现和阻断异常访问;数据脱敏若处理不当,则会破坏数据完整性与准确性,影响AI分析结果,进而干扰金融决策。此外,随着GDPR、CCPA等数据保护法规日益严格,金融机构确保AI处理数据流程合规的成本与管理难度正在递增。


可信数据空间:AI数据安全的优化之道

面对AI处理数据时的安全挑战,可信数据空间作为一种新兴的数据安全框架,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。可信数据空间通过构建一个可信的、可扩展的数据交换环境,保障数据在AI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、隐私性与合规性,为金融行业的AI应用筑牢安全防线,助力金融机构在数字化浪潮中稳健前行,挖掘数据价值,实现业务创新。


更完善的访问控制策略 - “数据的智能安全闸”

在数据访问控制方面,可信数据空间制定了更完善的策略,将数据主权归还给数据所有者,允许其对数据的使用和共享进行自主决策。从数据使用前明确使用范围、权限分配,到传输前严格限定访问权限,使用中约束使用方式,使用后规范数据处理流程,全方位保障数据安全合规。以牙木科技可信数据空间产品Smart-X DataSpaces为例,企业借助身份钱包和可验证凭证进行严格的访问授权,不同类型数据对应不同使用策略,精准控制数据的使用目的、时间和范围。

 正文图B_20250310.jpg


分层脱敏策略和动态数据匿名化 - “敏感数据的隐身衣”

分层脱敏策略进一步优化了数据安全能力。先对数据进行细致分类分级,针对不同级别数据,分别采用加密、匿名化、泛化等不同强度的脱敏方式,在保护隐私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数据价值。更可以灵活设置场景化脱敏策略,在模型训练阶段轻度脱敏,保证模型训练效果。数据共享时同样严格脱敏,确保安全。

动态数据匿名化也是可信数据空间的重要优势之一。在数据传输和处理过程中,能及时对数据进行匿名化处理,从数据流或对象中动态移除可识别信息,让数据在流转过程中始终处于安全状态。


满足数据合规性要求 - “数据的安全通行证”

可信数据空间为满足数据保护法规的合规性要求(GDPR),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,如基于类别的查询接口可实现数据目的限制和最小化原则;语义中心实现数据可移植性;4眼(对等登录)功能在授予数据访问权限之前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;基于有限有效性的访问令牌进行数据传输等一系列有效措施,能够更好地满足合规性要求。

正文图C_20250310.jpg